

孤獨英國
Author : 菲利浦‧史蒂芬
Publisher : 貓頭鷹
"'19世紀的日不落國,為何選擇走向孤立?
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蘇格蘭等倡議脫英獨立,
2022年伊莉莎白女王逝世,大英國協內興起脫英風潮。
這個曾經的世界霸主,最終將走向何方?
◎英國新聞獎年度政治記者、政治研究協會年度政治記者獎得主最新力作
「打贏了」二戰,卻失去了帝國
大英帝國曾統治全世界1/4土地,在打贏二戰後,因殖民地紛紛獨立而失去大片領土。且戰爭中投入過多人力物力,而造成戰後經濟困頓、英鎊貶值。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爆發,英國與法國、以色列出兵埃及,此一舉動被譴責為殖民主義再現,且受到美國與大英國協成員國反對,最終還以撤兵收場。此事件讓英國在國際、政治、經濟等層面大受打擊,當時有人說英國從此成為二流國家。世界霸主地位拱手讓予美國,全球秩序也從此走向美蘇對抗時代。
在美國和歐洲的夾縫之間
光是處於大英國協的中心不足以讓英國維持強國地位,必須與他國聯手。英國在美國和歐洲之間,先選擇了美國。英國將自身與美國的合作比擬為希臘與羅馬,英國負責提供頭腦,美國則揮舞著武器。當時英國國內仍對歐洲亟欲打造超國家組織抱持戒心,於是拒絕在一九五〇年代加入歐洲各類共同體的英國,也失去成為新歐洲領導者的機會。等到一九七三年英國終於加入時,她已成為歐洲共同體中最窮的成員國。
從世界帝國到歐洲強國
今日英國依舊是全球前10名的經濟體,也經常被要求干預國際事務。有人說他們正背負著不符合自身能力的責任。其實早於一九六〇年代,英國就無法負擔海外駐軍的費用,也經常必須向美國低頭,尋求軍事和經濟上的援助。但因為英國曾經是世界領袖,是二戰劃分世界秩序的三巨頭之一,因而無法割捨其地位象徵。為此,數十年來,他們擁有自身經濟所無法負擔的核武、死命維持英鎊匯率、逼自己參加波灣戰爭、為了美國介入中東戰局。
失去了一個帝國,但還沒有找到新的角色
本書作者為英國資深政治記者,以數十年來對重要政治人物與外交官員的採訪紀錄,解碼蘇伊士運河至今英國的政治決策與重要轉折。同時也在描繪一個驕傲的國家如何承認自己不再強大。他認為,不論是過去或是未來,英國要往哪裡去都和他們如何定義自身有關。近年的脫歐,也可以看成英國試圖再次以「伊莉莎白一世的黃金時代」,讓勇於冒險犯難的「全球性英國」在世界每個角落留下印記。問題是,現實中,繼2016年脫歐之後,蘇格蘭要獨立,2022年伊莉莎白女王離世後,又面臨大英國協內的脫英風潮。是否,英國的努力終將讓自身成為孤島?
Related Produc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