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由 香港人市集平台 提供

English   |   登入

何處安居? 法國哲學大師布魯諾.拉圖最後十二堂課

9786263154957
選擇數量 :
描述

作者 : 布魯諾.拉圖 (談) , 尼可拉.圖翁 (訪)

出版社 : 臉譜出版社

化繁為簡的哲學大師訪談錄,追隨者書架上最後一本拉圖著作,
也是共存於蓋婭的我們認識拉圖的最佳導引。

不久前辭世的知名法國哲學家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在2021年接受新聞工作者尼可拉.圖翁(Nicolas Truong)專訪。法國出版社將這一系列專訪整理成文字出版,作為拉圖獻給世人的臨別贈禮。

本書收納12篇專訪,在書的前半部,拉圖解釋我們如何改變了地球,以及環境災難如何成為現代生活無可避免的一部分;後半部羅列拉圖一生職志的哲學思考,宗教之真理、科學之成就、政治之互動,如同進入一座「拉圖博物館」,通盤認識其思想,從頭到尾,一覽無遺。

自17世紀開始,世界被認為是由斷裂的兩種層次組成,一邊是客觀真實的、被科學所知的世界;另一邊由人們的主觀性構成,是人們對世界的想像、感受或印象。後者主觀且有趣,但不是世界的構成。這種「分岔的世界」被拉圖視為「現代化世界」的定義。

如今人們因為生態問題(氣候、病毒、細菌……)而迷失方向,無法對災難性的情況做出快速的反應,布魯諾.拉圖認為這是因為人們誤以為自己仍處於過去的世界──一個沒有能動性、可被計算控制的物理世界、一個可占有的科學世界、一個由生產系統提供的豐富而舒適的世界。事實上,我們正在離開這個科學所認識的物體世界,進入一個令人驚訝的「活生生」的世界。

以COVID-19為例,拉圖指出當人們聲稱偉大的經濟運動將繼續發展時,巨大的發展和進步的機器突然在幾週內停止。他重申並更加確定「現代化」是一個毀滅的陣線,如果我們使世界現代化,它就會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因為現代化與人類作為生態主體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拉圖將「我們(與過去)不再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認知,以及奠基於此認知之上的研究,與17世紀初伽利略的科學歷史時刻並置,認為第一次科學革命和現代世界的轉變是同樣巨大的工作,且同樣可以改變世界。

分享給朋友


其他產品

【牛津通識課03】聖經:經典聖典的跨時空解讀
£ 13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
£ 12
器物無聊:十四場與日本陶藝家的一期一會【增修三版】
£ 15
性、愛欲、人文主義:從文化差異到情愛取向,一場關於人類原始慾望的哲學思辨
£ 16
像小王子一樣反應與思考
£ 13
假如我們什麼都不怕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