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由 香港人市集平台 提供

English   |   登入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

9789869894531
選擇數量 :
描述

作者 : 盧梭

出版社 : 自由之丘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是盧梭臨終前的最後一部作品,盧梭在生命最後日子裡,在「沒有兄弟、鄰人、朋友,沒有任何人可以往來」的悲淒境況下,坦然展露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他在散步中寫下、原本無意發表的這些文字改變了世界命運,啟蒙了19世紀浪漫主義,影響當代後世甚巨。今日讀來,它不僅僅是身體的漫步、心靈的漫步,更是一次文學的漫步,是城市旅行書寫、自然文學以及心靈寫作的典範。

  這本小書也成為法國最優秀的散文作品之一。

  ***
  書中的十篇〈漫步〉沒有預定次序,並不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漫步之一》說明作者在寫這部作品時的精神狀態以及這部作品的主旨:現在的問題已不再像《對話錄》那樣想要說服讀者並進行辯解,而是對作者的內心進行分析,進行解剖,以認識自己。

  《漫步之二》記述1776年10月24日作者在梅尼孟丹山岡附近被一條狂奔的大狗撞倒、暈死過去的那次事故。在這次事故後,作者發現人們在他死後將以何種方式看待他,從而對爭取世人對他有所了解失去最後的希望。

  《漫步之三》中,作者談到他如何在青年時期即下定決心,一到四十之年就擺脫社交生活,開始隱遁,過自食其力的清貧生活。而正是這個轉變遭到他友人的猛烈攻擊,導致與他們決裂。

  《漫步之四》嚴格說不是一篇遐想,多少像是對「說謊」這個問題的論述。

  《漫步之五》是對聖皮埃爾島小住時的回憶,無疑是十篇《漫步》中最優美的一篇。在這裏,作者指出真正的幸福在於既不回顧過去,又不瞻望將來,心中既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既不覺苦也不覺樂,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到自己的存在這樣一種境界。

  《漫步之六》透過作者和一個小瘸子的一段軼事,說明他生來就不能容忍為跟別人生活在一起而必須忍受的束縛,因此從來就不適於生活在這個文明社會之中。

  《漫步之七》說明植物標本的採集怎樣使盧梭得以跟天地萬物融為一體,跟整個自然打成一片,從而忘記他的迫害者。

  《漫步之八》中,盧梭再一次講到他向他的迫害者對他的污蔑凌辱進行長期的辯解掙扎之後,發現這種辯解掙扎出於自負之心,而一旦擺脫了這種自負之心,他就能聽命於必然,得到內心的寧靜。

  在《漫步之九》中,盧梭說明他把他的幾個孩子送進育幼院的原因,駁斥他的敵人將他說成是一個不近人情的父親,駁斥他們說他仇視孩子的指責。

  《漫步之十》是在同華倫夫人相識五十周年時對她的追思,是對在她身邊的短暫幸福歲月的回憶。

分享給朋友


其他產品

不安的哲學
£ 12
薛西弗斯的神話: 卡繆的荒謬哲學
£ 14
文化的困境: 20世紀的民族誌、文學與藝術
£ 24
離散時代的如水哲學:政治主體與國際主義
£ 16
深夜裡的哲學家
£ 17
及時覺醒:史努比SNOOPY獻給人生的最溫柔指引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