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由 香港人市集平台 提供

English   |   登入

良性羞恥

9786267212646
選擇數量 :
描述

第一本深入解析羞恥感的書

4個觸發情境、3種自毀習慣 看懂情緒,

4步驟重拾自尊

  ★ 最完整的痊癒實務指南。給無地自容的自己無堅不摧的自信

  ★ 幫助上萬人擁抱陰影的心理師,淬鍊40年的情緒觀點

  面對不適的環境、關係,我們可以選擇離開,但情緒不是說放就能放下。我們大多不想經歷害怕、生氣、羞恥等,可是生活不能沒有這些感受,問題在於如何在它們的陪同下活得更好。

  無地自容的情境,因人而異

  羞恥感是壞的,會打擊我們的自尊,是種非常內耗的情感,然而如果我們一味採取:忽略、壓抑、轉移或迴避等因應方式,會暫且感到輕鬆,卻讓我們畫地自限,同時不得不從此繞開類似的場景、事或人。

  ● 內心對話常自己嚇自己?「你一定要竭盡所能才能成功」

  ● 為了很小的失誤自責好幾天

  ● 從小不喜歡出現在大眾面前,卻無法完全避免而痛苦不已

  ● 常被說自學能力強,但心裡知道:是因為我不好意思問別人

  當「現在的我」和「我期望他人眼中的自己」不合身時,

  羞恥感就產生。

  凡是痛苦的自我意識,都與羞恥感有關

  在所有感受中與自我價值最密不可分的,就是羞恥感。布爾戈博士擷取35年的個案和其自身,從發現到接納羞恥的顛簸之路,梳理成這本痊癒實務指南,並引以心理學、遺傳學、社會學的洞見,帶我們釋放成見、切換心態。

  發現情緒的意義,走出人生劇本──

  引起羞恥感的情境模式:

  ● 從學業到成就,你常比輸手足,而父母明顯偏心另一方-模式:無回應的愛

  【舊反應】內心反對父母,卻在職業、擇偶等方面愈符合父母期望

  【新視角】問自己「重視什麼?」,而非「怎麼做能被認可」(第11章)

  ● 在運動社團因為身材、社交焦慮而成為霸凌的對象-模式:非本意的暴露

  【舊反應】避免類似場景,習慣在團體隱形,在工作、愛情刻意不表現

  【新視角】提高內在防衛機制的意識,肯定小進展(第16章)

  治療始於覺察,本書從羞恥感產生的情境模式、自毀反應,到重拾自尊的具體實務,幫助我們直面情緒之王,找到方法並應用在自己生活的課題上。

  「真正的自信,是由我們自己贏得的。」──布爾戈博士

本書特色

 

  1. 全新觀點:羞恥感並不壞

  2. 淺白易懂:作者為40年資深臨床心理治療師,單月25000點閱人次、熱門心理學部落格主

  3. 課題首選:架構完整,對於糾結於羞恥經驗的人來說是最給力的情緒指引

  

專業推薦

  薩提爾模式溝通引導師/李崇義

  作家/蔡康永

  (按姓氏筆畫排序)

各界推薦

  這本書對每個人都有幫助,從偶爾經歷羞恥感襲擊的人,到長期為羞恥感困擾的人。尤其讓我感到鼓舞的是,書中強調自尊是你從自己的成功中學到的,而不是別人給你的。推薦與父母一起閱讀。―─艾迪(Bill Eddy),國際知名衝突協商專家

  如果我們想要過上有意義和充實的生活,就必須掌握這些情緒。──莫蘭(Joe Moran),《害羞這迷人天賦》作者

  對於任何飽受羞恥和自我批評之苦的人來說,可以藉著本書,改變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凱瑟(Shannon Kaiser),《愛自己的實驗》作者

  豐富案例告訴我們:羞恥既可以讓我們步履蹣跚,也可以幫助我們茁壯成長;一切都取決於我們如何對待它。──馬爾肯(Dr. Craig Malkin),《不用怕,自戀》作者

  羞恥感是一種無處不在的情緒,必須加以認識和理解,而不是否認和埋葬。──柯雷斯曼(Jerold J. Kreisman),《愛你,想你,恨你》作者

  這一本指導手冊提醒我們,羞恥感是不可避免的,他還告訴我們,羞恥感可以在通往自尊的道路上發揮重要作用。──基芙絲(Tama Kieves),暢銷書《今天,我比昨天勇敢一點點》作者

  作者鏗鏘有力地說明,為何在不斷讚揚和減少批評提升自尊心這一概念是錯誤的。──史翠普(Peg Streep),《放棄的力量》作者

分享給朋友


其他產品

時間也許從不站在我們這邊
£ 15
滅頂與生還
£ 16
南亞研究新視野─政治發展、國際關係、經濟社會
£ 13
韓國文化創意政策動向
£ 15
二千零四十七夜
£ 15
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卷二眾聲歸來
£ 14